第七版
山西人在山東

我的家鄉在山西。三晉大地,表里河山,左手一指是太行,右手一指是呂梁,蜿蜒的汾河水孕育了萬里糧倉。自給自足的生存環境養成了山西人戀家的心態,十年前,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,帶著這份戀家的特質,離開家鄉踏上山東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。
獨在異鄉,陌生的語言、不同的風俗、迥異的飲食習慣讓我時刻都在思念著家鄉。想念婉轉的山西話,想念老陳醋和刀削面,初來異地,確實異常艱難。然而,項目部很快讓我體會到了家的溫暖,同事們都和我一樣以項目為家,大家同吃同住,彼此照應。飲食上為我“開小灶”,使得只吃素的我竟然也開始胖了起來,我的心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。現在回想那段最孤獨的時光,山東人身上的那種質樸,以及齊魯大地特有的包容性讓我時刻感動著。
心里安頓下來后,我開始仔細審視這片土地,想盡量找出與家鄉的不同。我的家鄉以農耕為主,春耕、夏作、秋收、冬歇,四季輪回。而在山東,百姓們大大小小、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產業,哪怕是小作坊。兩地的生存模式大不相同,如果說家鄉的農耕文明代表的是“吃苦耐勞”的奮斗精神,那山東這些個體企業則代表“勇于開拓”的創新精神,這兩種精神在今后職業發展道路上時刻激勵著我。
說起創業,怎能不提晉商。工作后每次探家離開,我都想像《喬家大院》里喬致庸那樣大喊一聲“走嘞!”。這聲喊有著對家鄉的不舍和眷戀,然而更多的是奮斗的激情、創業的勇氣。靠著這份堅韌品質,喬家篳路襤褸,創造了“先有復盛公,后有包頭城”的奇跡,實現了“匯通天下”的壯舉。作為工程人,經常會面臨家庭和工作的兩難抉擇,正是晉商這種堅韌的精神,給了我獨在異鄉堅持下去的勇氣。
不知不覺來到山東已經十年。十年里跟著項目走遍齊魯大地,十年里我從別人口里的“后生”變成了“老師兒”,十年里在這里娶妻生子成家立業,當年從山西飄出來的蒲公英在這里落地生根。我愛生我養我的家鄉,也愛這片深情的土地;我愛家鄉的黃土高坡,也愛這里的泰山巍峨;我愛家鄉的汾河彎彎,也愛這里的泉水潺潺;我愛家鄉“走西口”的堅韌,也愛這里“闖關東”的精神。滔滔黃河奔流到海,聯系著山西山東剪不斷的情感。
我是一個生活在山東的山西人,也是一個在山西長大的山東人。
(城建六公司 王佳軒)